|
【专题】如何有效预防镀铝转移故障的发生?? -欧洲杯投注网址瀏覽數:102次
软包装复合生产中,经常会遇到镀铝结构镀铝转移的情况,是屡见不止,屡治屡现,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止镀铝转移,避免生产浪费呢? 其实,生产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是关键,下面就分析一下镀铝转移的生成原因与预防措施。 我们所说的“镀铝转移”是指在做剥离力检查时,镀铝层部分地或全部地离开镀铝基材薄膜的状态。 一、镀铝转移的三种状态 常遇到的镀铝转移有三种状态:
二、镀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觖决措施 1、剥离检测方法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是通过在检测剥离强度的过程中,发现是否镀铝转移,但是检测剥离强度的方法有多种,这时要特别强调剥离角度的选择,常用的剥离角度有两种:90゜角、180 ゜角,经实验证明,不同的角度剥离会有不同的结果发生。如举例: 某客户复合膜测试,复合结构:petink/vmpet/pe(60),使用胶水无溶剂胶wr-8105/db8105,比例外层100:90(内层100:70),镀铝上胶,外层机速150m/min,上胶量1.9g/m2,测试剥离强度,观察90℃和180℃测试镀铝转移情况数据: 从以上测试数据显示,180゜剥离角度相比90゜剥离角度时,更易引起镀铝转移。而在通常测试标准中, 选用“t”形剥离标准,即90゜剥离角做正确的剥离测试。 2、镀铝转移的因素分析 那么,我们要思考一下,这镀铝为什么会转移?为究其根本,我们重复了一个分析实例,即在opp/油墨/vmpet/cpe复合过程中,我们抽检了以下几个不同界面进行观测,结果如下:
由以上测试显示,对于opp/油墨/vmpet膜层而言,后复pe的过程对其产生了拉力影响,我们将这种“外加力”称为“应力”,即在三层膜间产生了膜间应力,如果pet/pe膜间应力大于镀铝层vm与pet基材间的附着力,那么镀铝就会被转移,争取opp/vmpet/pe各界面的应用平衡,才能真正解决镀铝转移现象。
3、解决镀铝转移的有效措施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要改善镀铝转移的正确的途径是: 确保镀铝层与镀铝基材间的附着力和减少复合膜的内应力!
首先,确保镀铝层在基膜上的附着力合格。 即要确保镀铝层与基材间的结合力要保证,选用附着力较好的镀铝膜是改善镀铝转移的有效措施。 在生产实践中,遇到镀铝转移严重的情况,会选择加强镀铝膜来解决。如在加强vmpet膜的生产中,采用化学涂层处理过的pet膜 作为镀铝基材来提高镀铝层附着力。但是,采用加强镀铝膜来解决镀铝转移虽然有效,但成本较贵,所以在一般包装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检查购买回来的镀铝膜是否质量合格、达标是关键。 为确保市场在售镀铝膜的质量,最新的包装行业标准bb/t0030-2019《包装用镀铝薄膜》提升了镀铝膜 相关物理参数要求,其中镀铝层附着力指标由原来的镀铝层脱落面积≤20%,修改为镀铝层脱落面积≤10%,有这利好的质量标准,在实际生产上来评价镀铝膜的质量,会有效降低镀铝转移的生产风险。 其次,减少复合膜的层间内应力。 要减少复合膜的内应力,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来改善: n 复合张力生产的内应力, 在这里重点强调复合张力的控制: 避免在复合加工过程中,施压在两种基材上的张力不匹配而形成的机械应力;复合张力是否匹配,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复合膜是否“卷曲”。 即将刚下机的(熟化前)的复合膜样品,放在桌面上做“交叉十字划切法“检测,如果复合膜向任何一个方向发生卷曲,说明该方向面的膜张力较大,在复合膜中存在着“机械应力”。 另外要注意复合膜材本身的热收缩率的选择:避免后期热处理过程中,各基膜材在相应的处理温度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热收缩率的差异而形成的热收缩应力。 对于复合膜材热收缩率测试方式有两种经验做法可供选择参考: ü 干热测试条件:将膜材置于150-200℃的干热条件下恒温存放5分钟后检测前后对比收缩变化; ü 热水测试条件:将膜材置于100℃水煮条件下5分钟后取出,前后对比收缩变化; 因此,降低刚下机和/或熟化后的复合薄膜的卷曲性(机械应力与热应力)有效地降低膜间应力造成的镀铝转移现象。 n 附着力与剥离应力: 通常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善: ø 选用胶体柔软,性能优良的胶水型号; 降低对镀铝层的机械应力; ø 较低的熟化温度 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热收缩,减缓对镀铝层的应力; ø 胶水的正确使用 (1)选择柔软性好的胶水:选用柔韧性和伸展性适当的粘合剂; (2)采用合适的双组份配比: 配制胶液时,适当减少固化剂的用量,使主剂与固化剂的交联反应程度有所降低,从而减少胶膜的脆性,降低复合膜内应力。 (3)确保涂布状态(均匀性)与上胶量。 保持最低、均匀的涂胶量,使胶水能够完全覆盖载胶膜表面,以刚下机没有白点/气泡等 不良现象为基本条件,尽量降低复合膜内应力影响。 (4)镀铝上胶工艺 特别上无溶剂复合时,可适当选择镀铝上胶工艺,增强胶水涂布的均匀度,同时减少外观白点等风险。 (5)熟化工艺:可采用低温熟化,减少因内膜高温收缩引起过大的内应力影响。 |